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

第七堂课

今日终于是完成了一个课程。

虽然还是不太清楚每个教学方法、技巧、策略的名堂。但正如老师讲的,名词不重要,重要的是务实,有效。只要能领悟教学中有好多变化招数是我们可以掌握可以学习,就是不枉我们辛苦一场了。

而且今天之后有了一份正式的教学设计蓝图,并且连详细教案、评量题目都会跟着出来,一连解决了5堂课的教学,算是有一点收获。

到了最后,还是很遗憾没有机会实际练习不同教学主义之下的教学设计法。因为刚好家里有个念教育学硕士的,每天都指指点点的说:用建构主义来设计教学啦.......因为他本人是建构主义的支持者。但是我想,目前我因该没什么条件去设计一份以建构主义为主导的教学法。还没有“领悟”什么是建构主义中心思想,还是不要随便乱写。

现在比较有条件做好课室管理的工作,所以有一些以前没办法在大班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学生活动,现在比较可能做到。而且幸运的是,同一级教这么多班,第一班实践失败,还可以马上进行教学修正,然后在第二班开始改进,不用等多一年。这也是一件好事。毕竟改良之后要趁早实施,才可以验证,比较成果、效果。

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

第六堂课

刚开始写部落格感想时,都是回家才写。但是上完一天的课后,精疲力尽,回家什么灵感都飞掉了,所以也想不出什么好写的。

从第三天开始,上课当中有什么想法,马上做简单记录,点点滴滴,回家也比较容易写功课。

今天继续讨论教师评鉴的课题。其实关于行政人员参与评鉴小组,大家应该没什么异议。有意见的是,行政人员可以针对老师的授课风格,讲话语速,表达清晰与否发表看法。但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,教学策略,相关行政人员可能不具备有关领域的教学经验,不应该反客为主,主宰整个评鉴后讨论会的讨论,对新老师的教学策略指指点点,甚至主观的主导了评鉴分数。教学策略上的缺点或优点,应该让同科资深老师来点评,还比较公平合理,也比较让人信服。

另外,想到由同学评鉴老师的情形,还有一个有待争议的部分。就是有关教学目标高低的问题。有些老师可能定的教学目标低,都教学生较低阶的知识,学生一学就懂。当然会认为老师会教书。假如另外一个老师,把教学目标抬高(可能本来就是要这个程度),东西本来就难,学生也很难马上学会,那么对老师的评价就会不同。在这之间,学生应该是无从得知有关学科应该被传授的知识程度到哪里。这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评鉴误差。

数理科的学习本来就有很强的结构性,而且都是环环相扣,课程一层衔接一层。有时候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出了小小差错,待到后面程度落差越来越大,到最后谁也搞不清楚原因究竟是什么?只能努力检讨反省,看哪里能补救就补哪里。真的要说,天生能妙手回春的老师确实少之又少。平常老师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改善教学,研究教学,可能补救得到的,也只有那么少部分。

为了不给后面接手的老师太大的困扰,能够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逐年改进。

至于文化差异,这边还想到一个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体验上的认知落差。比如课本内容讲到泥土,蚯蚓,现在有些小同学是没有玩泥沙的经验,有些没见过蚯蚓......以前我们觉得平常不过的情景,对现在的学生来说,完全无法理解。老师要举例子,还要先回家问问小朋友,不然很可能发生火星人与金星人沟通不良的情况。

2008年11月24日星期一

第五堂课

今天谈到教学档案的建立,相信大部分老师都觉得心情沉重。
我个人算是电脑很强的,打字速度也不慢,而且都不需经过纸笔打搞阶段就能直接书写的人。虽然不常写详案,但“非正规”的教学设计还是有在做,扫描图片这种事情对我来说是小kes。但即使有比其他老师有利的条件,想到要将资料“电子化”,还是会冒冷汗.......

真难想象那个工作量。其实平常在学校除了上课(28节),剩余的时间是用来做教学设计,在学校空堂时间我是很少改作业的,作业一般都是放学后或带回家改。然后挤时间出来出考题设计练习题。回家还要读书备课。很难想象还要有更多的空间时间来处理电子档资料。家人也很难理解这份工作的忙碌度。都叫我别做了。

如果是那些回家还要煮饭侍候丈夫孩子的老师妈妈,她们的生活劳累度在我之上百倍。

理智上每个人都知道什么东西该做,必然要做。学校校长的命令也是一定要做。大家也知道这些事情是大势所趋,只有好处没有坏处。不跟上时代者必然被时代所淘汰。
但是,知道归知道,感情上每个人想到那个工作量,还是会觉得心情沉重。真的可以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忙碌的压力。

这些心情,不是一句什么事都可以解决这样一句话就能带过,就能被安抚。
更多时候,老师们需要的是一个喘气的空间。还有,上位者对这些老师的体量宽容。刚开始起步慢做得不好,比人家迟,会不会受到责难?即使没人责难,自己也会面对“比人家慢”的心理压力。

人的生活品质,除了学习与使命,还要有其他空间。这就是我目前面对的问题吧。

说到分享资源、共同备课这一件事,本校老师们很常互相分享课件及教学资料,教案倒是没见过。应该是本来校内或独中老师很少人写吧。我都是参考中国老师写的教案。关于某些章节的难点疑点,教学设计等确实可以参考,受益良多。但是,因为课程编排,课室环境及学生程度的不同,最后还是要自己重写。所谓没办法用别人的东西,就是这个意思。认真来说,应该是每个老师都要写自己的教案,在这边,并不存在共享而减轻负担的问题。对于共同备课及分享资料就能节省时间这个说法,不以为然。有时候甚至是因为教学理念不同,反而会花更多时间争论。

对于功课以网志的方式“摊开来”在大家面前呈交,真的觉得不自在。作业,感想等,是很私人的事情。所以等这个作业评分完结后,会马上将此部落格关闭。

今天学到比较有实际应用,而且个人觉得成就感较大的,应该是评量这一部分。因为自认出题毛病较少。唯一的缺点是教学效率常与教学目标不符合。变成根据高二课程编出的考卷对于一般学生难度太大,“常态分布都在40分那一边”。每考完一次,老师受到打击,学生也受到打击。但又不愿调低试卷水平,所以只好想办法改良教学设计。可是学生的起点程度太低(离高二太远了),也很困扰。真的有拉牛上树的感觉........

再继续受到打击下去,我只好一鞠躬下台,回家卖椰漿饭算了。再不然就是达不到校方的要求,达不到自己的要求,干脆也不教书,去当个什么实验室助理,还可以胜任。

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

作业 3:科技的使用,真的改善了教与学?

把范围缩小一点会比较容易讨论。在这里的“科技”,主要还是指电脑及网络资讯科技。
虽然学校有很好的资讯设备,但实行至今,谁也不敢讲学生的成绩有变得更好。
可是针对第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动机来说,依个人体验,在某些班级,确实很有效。本来有些地方知识点很抽象,难以讲解得清楚,让同学们观赏动画,上网看一段视屏广告等等,然后再抛出问题,开始教学,学生会比较有反应。
某些章节如环保课题,好的新闻图片,确实一图胜千言。在屏幕上每个课题皆以新闻图片带出,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确实会比较有感受。
如果是针对时间上的效率,科技是真的帮助很大。教学上要呈现的板书很常都是整理好的ppt,节省了很多老师板书的时间,课堂教学密度就会加大。但教学密度大不代表效果好,因为同学觉得有趣,与他考试记不记得某个化学名词是两回事。
就好象这几天我们上课,很专心的听讲,也只是对很多事情有印象,但无法记得细节。所以如果有纸笔考试的话,不重读是不行的。
总的来说,学校的多媒体设备,只是让我多了个可使用的平台工具,在教学上,还是得视老师本身的教学设计。

第四堂课

这一堂课认识了学习策略的种类,发现认知策略是个人在教学上较常用的方法。因为学科性质,常要教导学生解题的步骤。解题之前得先审题,这时候都是用认知策略,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思考,辨别应以何种方法解题目,都是在传授“老师的思考过程”。
至于后设认知策略,教学过程没什么意识到自己在使用。反而是作为班导师或科任老师,在与同学面谈学习理科科目的方法时,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是很常用后设认知,让他们思索自己的理解经过。再不然就是考试后的讨论,针对所犯的错误,让同学们回想当初作答时的思考盲点,以此厘清观念。

班级气氛相当大一部分是由科任老师控制,一部分则端视于整个班级一直以来的班风,还有部分随外在因素而变动。说到班风,那真是个抽象名词。每个老师都可以感觉到有些班级就是比较好上课,有些班级真的是非常难忍受。总是会有许多小声音在私下说话,不然就是一上来就7、8个在睡觉的男学生.......,有时真觉得,这些孩子半夜都在干什么?对于认真备课的老师而言,学生还没上课就睡,真的是一大打击。

作为老师,觉得最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学生个别程度落差太大。而且每一班都不同。心态上总觉得,第一班教得深,第二班却学少了,对于第二班程度较好的学生,又有点不公平。心里很是七上八下。

有些老师教学年资较深,失望的时候总大于期望。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任何期望都会降得很低,这应该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,不然会一直心灵受伤.......只是还是应该要有教师该有的教学期望吧?不然各位老师就不会这么辛苦上课,还要作许许多多的建立题库,补充教学资源等的工作。

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

第三堂课

今日学习了教学方法,教学技巧及运用,教学技术,再加上昨日的系统教学设计,由大到小,越来越细。单从字面上看,实在没办法分辨“方法、技巧、技术”到底有什么不同,但从内容方面还是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,只是没办法记得细节就是了。
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课题,其实与学习动机,好奇心分不开。学习动机强、好奇心旺盛的学生,即使老师的叙述稍微沉闷,通常也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。学生注意力的强弱,一部分决定于学生本人生心理情况,一部分是外在条件,剩下的就是老师可控制的范围。
倒是学生的学习动机、好奇心这两个问题,老师能掌控的部分较多,受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较少,只要肯在教学设计方面下工夫,还是比较有办法改善这方面的情况。
实在是觉得老师们的心态也要随着这些课程的进行,有所调整。很多问题是既有问题,现实情况如此恶略,学生状况百出,难道我们就不教不改善吗?应该也不是如此。在多次的讨论中,真的觉得,不能一味把问题归在学生身上,学生的情况本是如此,而且会越来越严重。老师其实真的应该从改良教学设计、加强课室管理方面着手。
觉得很幸运,口才表达流畅,能言善道大概是个人当老师最大的本钱。但也可能因为这个长处,学科特性,教学常用讲述法。希望这些课程完成时,能有比较多有关教学方面的知识,可以做得更好。

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

作业 2:如何成为有效教师

1. 对所教课程内容精熟。
2. 对学生需求常保持高度敏感。面对程度不一的学生时,能配合学生的思考,理解他们的问题。
3. 具备与教授科目有关的丰富知识,阅读量高,学术基础及训练扎实。
4. 勤于思索,反省既有教学理念。
5. 要能发现教学问题,勇于改进既有教学法,或创新教学。
6. 发现问题时,有即刻应变,弹性调整的能力。
7. 掌握一定的网络科技资讯能力,擅长搜索资料,补充教学资源。